

超卡哇伊的綠球藻~~ Ting 從北海道帶肥來給偶的 おみやげ
偶還想把他們取名字耶................
一個叫做:chiaki;一個叫做:nodame
分類
域: 真核域 ( Eukaryota )
界: 植物界 ( Plantae )
門: 綠藻門 ( Chlorophyta )
綱: 石蓴綱 ( Ulvophyceae )
目: 剛毛藻目 ( Cladophorales )
科: 剛毛藻科 ( Cladophoraceae )
屬: 球藻屬 ( Aegagropila )
種: 毬藻 ( Aegagropila linnaei )
學名:Aegagropila linnaei/Kützing
Marimo 的淒美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阿寒湖附近一個部落中有位美麗的女子,是酋長的女兒。酋長要女兒與一名男子結婚,但是她早已與另一位部族勇士相愛,酋長仍執意要女兒與他鍾意的男子結婚。
婚禮之夜,酋長女兒遠遠聽到勇士吹奏的草笛,依循著笛聲到了阿寒湖畔,就在淡淡的月光下,兩人乘著木舟划向湖中,約定來世結緣,然後就一起投入湖中。酋長和村人感受到兩人的深情,轉而為他們祈求永遠的幸福。
兩人相戀的魂魄在湖中化成了由兩人名字合稱的 Marimo,世世代代在阿寒湖底繼續著他們至死不渝的愛情,因此綠色的 Marimo 也象徵了堅定不移的愛情與執著於幸福的努力。
《簡介》
位於日本北海道的阿寒國立公園是由雌阿寒岳、雄阿寒岳和阿寒富士等火山群組成的山嶽公園,其中雌阿寒岳在北海道東部,以阿寒湖、屈斜路湖和摩周湖三個火山湖為中心。
阿寒湖周長 216 公里,海拔 420 公尺,最深處達 44.8 公尺。湖中浮現著大島、小島、YAITAI 島等 47 座島,隨著四季變化的風光,有著無限的魅力。由於它位於內陸地區,所以會在一天中產生較大的溫差。即使在白天溫度高達 30 度的夏天,早晚也容易出現輻射冷卻現象,使氣溫降到 10 度以下。
世界稀有的綠球藻 ( Marimo ) 便生長在阿寒湖底。綠球藻 ( 毯藻 ) 於 1897 年被川上龍倪所發現的,隨後在 1921 年時被日本指定為國家自然保護物。
剛出生的 Marimo 非常細小,一歲的 Marimo 也只有 0.3 毫米,一般是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成長。Marimo 的生長期極長,要 150 至 200 年才能長得如棒球大小,世界上至今為止發現最大的 Marimo 直徑為 30 厘米,推估已有近千年的壽命。
綠球藻 ( 日語:毬藻、マリモ ) ,或作球藻、綠球藻,音譯 Marimo 等。是一種淡水性的綠藻,只分佈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少數幾個湖中。細絲狀的個體在某些情況下會形成綠色球狀集合體,外觀看起來就像是綠色的毛線球,大小從直徑 1 公分到 30 公分都有。球狀的集合體目前只在日本、冰島和愛沙尼亞被發現。
分類與命名
毬藻最早是在 1824 年被安東‧紹特博士在瑞士、奧地利和德國三國交界處的康斯坦茨湖發現的。球藻屬 ( Aegagropila ) 在 1843 年為 Kützing 所建,模式標本即為毬藻 ( A. linnaei ) 的球狀集合體。但在 1849 年,球藻屬被同一作者 Kützing 轉為剛毛藻屬 ( Cladophora ) 下的一個亞屬,所以隨後毬藻的學名也被改為 Cladophora aegagropila (也做 Cl. sauteri )。
但,2002 年的 DNA 研究又將球藻屬恢復為一個獨立的屬。原因球藻屬植物的細胞中含有幾丁質,而綱毛藻屬植物沒有。故毬藻的學名又恢復為 Aegagropila linnaei。
而最近日本的 DNA 研究發現了新的亞種,立山毬藻 ( タテヤママリモ,Aegagropila linnaei sp. ),但尚未正式發表,故學名尚未確定。
日語
在日語中,毬藻被稱作 マリモ ( 漢字:毬藻,拼音:marimo )。命名者是札幌農學校 ( 現今的北海道大學 ) 的川上瀧彌。他根據在阿寒湖的尻駒別灣發現的球狀集合體,於 1898 年 ( 明治31年 ) 定其名為マリモ。(まり是球,通常為橡皮製。も泛指所有水生植物及藻類 )
愛奴語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奴人將毬藻稱為 tōrasanpe ( 沼澤中的肝臟、心臟 ) 和 tōkarippu ( 沼澤中的球 )。
冰島語
在冰島,毬藻被當地漁民稱為 kúluskítur。( kúla = 球,skítur = 任何會被捲入漁網的水生植物 )
生長型態
毬藻有三種生長型態。
生活在岩石上的個體,通常生活在岩石的背光面。
在水中自由漂浮的絲狀個體,通常會集合成一簇,在湖泊泥濘的底部形成一片綠色的絨毯狀。
球狀集合體,絲狀的綠藻個體從中心輻射狀往外生長,形成大小不等的球體。
生理
毬藻基本上生活在淡水中,但在淡水及鹽水混合 ( 鹽度0.5-30‰ ) 的水域中也可發現。毬藻的耐冷性及耐暗性非常的強,在冰箱中冷藏數個月也不會死。這是由於毬藻生長的湖泊都位於高緯度地區,冬天的結冰期非常的長。但是毬藻非常的怕熱,耐熱極限約為35℃。一般毬藻是沉在湖底的,但隨著光合作用的進行,氧氣氣泡附著在毬藻上,也有可能使之浮起。球狀體的生長速度約為一年5毫米。在阿寒湖,個體直徑約為20-30公分。
球狀個體
毬藻變成球狀的原因眾說紛紜,但目前最被接受的學說是毬藻靠湖泊中微弱的水流活動而逐漸翻滾成球形。另一說是隨著毬藻群落的生長,重心偏移造成不穩定的狀態而使整個群落翻滾。
球狀個體的表面全都是綠的,所以毬藻不論被翻到哪一面都能夠行光合作用。毬藻的內部也是綠的,因為那裡充滿了休眠中的葉綠體。如果球狀體崩解,這些葉綠體就會甦醒,繼續行光合作用。水流運動也將覆蓋在球狀個體表面的砂石清走。有些毬藻群落堆疊了二到三層的球狀個體,所以必須要靠水流運動的翻滾,使每一個球狀體都能夠照到光線。球狀個體的表面積太小,不適合植物。這限制了毬藻球狀體的生長大小。
保護
冰島瑪花頓湖 ( Lake Mývatn ) 的毬藻群落近年來由於不明的原因,數量大量的衰減,幾乎絕滅。在日本的阿寒湖,人們投下相當大的心力與資金,來保護及推廣毬藻及相關的文化產業,包括了每年一度、為期三天的毬藻祭。毬藻在日本也被視為環境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在日本,毬藻是國家指定的特別天然記念物。瑪花頓湖和阿寒湖都是被保護的棲地,前者為自然保留區,後者為國家公園。
文化
在日本阿寒湖週邊,卡通化的毬藻圖像被用在許多商品上,諸如鑰匙圈、信紙、糖果等。店家也將漂浮的毬藻絲狀個體搓揉成球販售。傳說,只要能妥善的照顧毬藻,就能夠願望成真。在阿寒地區,也有跟毬藻有關的愛情故事流傳。也有歌手以這個故事為題材,做了名為「毬藻之歌」的演歌。
飼育方法:
夏季一個禮拜換水一次,冬天則大約二個禮拜換水一次。
由於台灣地區的自來水含氯量過高,因此若要幫綠藻球寶寶更換自來水,請先把自來水靜置 12 小時以上 ( 裝入無蓋容器 ),等待氯氣揮發掉,才可把綠藻球寶寶放入水中
請置放在有光線的室內,但請勿直接讓陽光照射。
最適合的水溫,攝氏 15~20 度左右,勿超過攝氏 30 度。
綠藻球若是翠綠渾圓,就表示健康一百分!如果綠藻球顏色黯淡,有枯黃的現象,甚至整個散開了,就表示照顧不佳,珍貴的小生命快要終結了。
只要從綠藻球的肚子中浮出浮游物,使得水有點混濁,就可以幫它換上乾淨的水了!清洗時可略為輕輕按壓綠藻球的肚子,壓出身體內的髒水,它才能好好吸收乾淨新鮮的水喔!
請勿與魚蝦共養,避免 MARIMO 被肚子餓的魚蝦攻擊!
延伸閱讀:http://ind.ntou.edu.tw/~b0232/chlorella.htm
其它照片放在相簿:http://handball-team.spaces.live.com/photos/cns!78CDA877BDA09D32!1090/